发表时间: 2025-01-17 13:42
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成都人,一直以为自己精通酒桌文化。可这次去山东参加客户的酒局,才知道什么叫“一山更比一山高,强中自有强中手”。山东的酒桌文化,让我这个自诩海量的成都人,不得不叹服。
·为何山东人喝酒非得“走圈”?
在成都,大家喝酒很随意,想和谁干杯就和谁干杯。但在山东,这属于“没规矩”。山东人喝酒讲究“走圈”,从主客位开始,按顺时针方向轮流敬酒,谁也不能落下。
每一圈都有不同的叫法,第一圈叫“认认脸”,第二圈叫“交个朋友”,第三圈变成了“是不是兄弟”。
让我震撼的是,即便喝到最后,这个顺序也不能乱。有位山东客户告诉我:“这喝的不是酒,而是交情。”这种严谨的酒桌文化,体现了山东人的热情好客,每一杯酒都是情意。
·山东人的酒令为何五花八门?
我们成都的酒令基本上就是猜拳,对诗词。但山东的酒令五花八门,让我大饱眼福,单就“论辈分”这一项,就把我给整不会了。什么“年高”、“辈高”、“职高”,每一种身份都有不同的意义。
有趣的是,这些酒令背后都有历史渊源,一个简单的“长者先行”便能扯出一堆典故,这哪是在喝酒,完全就是在上历史课和国学课。山东人喝酒并非只为满足口腹之欲,而是为了文化传承。
·山东的下酒菜为何如此实在?
成都的下酒菜讲究麻辣鲜香,然而山东的酒菜主打一个“实在”,满满一大盘猪头肉,每片都像巴掌那样大,一碗羊汤,肉足得看不见汤,连普通的花生米,也是个头饱满的“大金果”。
除此之外,山东上菜的顺序也有讲究,开场上几道凉菜,中间才上热菜,最后再来碗“醒酒汤”,这种循序渐进的配菜方式,充分展示他们喝酒的智慧。
为了照顾我的口味,山东的客户还特意拿出了一款川派浓香酒来招待我,此酒名为南池翠N9,是我们邛崃的特产酒。
它的酒厂在成都很有名气,是一家老八大原酒厂,目前有35000平方米的酿酒车间,近2000口恒温窖池,年产酒量达6万余吨,每年都会源源不断向外输送基酒。
此酒在原料和工艺上严格把关,选取5种圆润饱满、无霉变的川南谷物,配以冰川富钾砂滤矿泉水,结合传统固态泡窖工艺,发酵100天,再窖藏9年,成品前还会加入15年老酒调味。
一开瓶,浓浓的粮香和窖香扑面而来,抿一口,醇厚甘美,下咽顺滑润爽,让人回味无穷。
身为一个成都人,这趟山东之行让我大开眼界,不只是酒量的差距,还有文化落差。山东人看似豪爽随意,其实骨子里细腻讲究,山东的酒桌文化,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。
大家了解山东的酒桌文化吗?欢迎留言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