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波放钓手记

Adios Pro 4升级解析:从3到4的蜕变之路

发表时间: 2025-01-22 21:25

Adios Pro 4升级解析:从3到4的蜕变之路


adios pro 3的长短板分明,adidas也过分笃定,整整两年半后才姗姗来迟推出adios pro 4——4的定位不光是3的更新版,倒更像是adios pro evo 1的相对亲民版。

adios pro 4的一些变化:


1.中底依然为全掌Lightstrike Pro,在原本tpee发泡中混入了peba尼龙,比上一代lsp更轻更弹。 但这个lsp与adios pro evo 1那种最极致的lsp不太一样。这两年adidas在自家所有顶级竞速(adios pro/adios pro evo)、薄底竞速(takumi sen/adios)、竞速训练(evo sl/boston/sl)都用了lsp,发泡基材和调教密度都不同,上脚能感受出明显差异。

adios pro 4的中底切割也比adios pro 3更简单。前掌外侧保留了缺口,整个中底形状没那么凌厉了。


2.adios pro 3(包括同代的takumi sen 10/boston 12)鞋面被各种诟病,支撑和透气性没有问题,但整个鞋面硬邦邦,完全没有弹性,包裹全无舒适度可言,且很多部位容易磨。adios pro 4鞋面用了日本供应商的面料,具有单向延展性,垂直方向能稍微拉伸、横向固定无弹性。外加名为Lightlock的新技术,整个鞋舌与鞋面固定。

鞋面方面,adios pro 4比adios pro 3舒服太多太多了……后跟包裹也总算有了存在感,整个后跟明显比3收紧,掉跟情况改善很多。

不过这种有弹性的鞋面,鞋身三道杠标志就很容易脱落。身边已经有人不到50公里,胶布就起翘能直接撕掉。


3.adios pro 4中底的ENERGY RODS碳棍弯曲上翘点调整为鞋长60%的位置,与adios pro evo 1一致。

相比adios pro 3的碳棍,会有更明显的前倾滚动感,也更激进些。


4.外底从无纹路的马牌橡胶,变为前掌一小片马牌橡胶+Lighttraxion大底,实际材料为GCPU。表面有方形颗粒纹路。

我第一双adios pro 3穿了300公里,耐磨性和抓地表现比想象中好很多,磨损很少。如果pro 4的Lighttraxion是与李宁飞电elite相似配方,那不磨穿大底服役个800+公里完全没问题。


5.adios pro 4比3轻了20来克,42.5/us 9单鞋重量200g,在顶级竞速里算中上水准。

与alphafly 3基本一样,同级同价里表现最好的是metaspeed sky paris的183g。


其它没变的——

厚度方面,前掌33mm、后跟39.5mm的离地高度(实际泡棉厚度39mm),6.5mm的坡差。不过adidas除了那几双薄底竞速,其它顶级竞速和竞速训练实际穿起来,主观总觉得坡差会比官方数值更高一些;


后跟保留了三角形的鞋提,面积缩小,里面印了句「this too shall pass(一切都会过去)」;


依然轻薄的鞋垫,以及还是普通鞋带,如果能换成更牢固的麦穗鞋带就好了。



初上脚的脚感,从鞋面到中底,adios pro 4都要比adios pro 3明显更软,包裹提升不止一档。即便4的碳柱有更强滚动感更激进,还是觉得adios pro 4穿着更舒服。泡棉更接近zoomx感觉。

不过中底泡棉尤其是后跟的稳定性,感觉4不如3。本身碳棍对中底稳定性的帮助也有限,不如整片碳板明显。

其它实际感受等多跑几次再补充。

两双发售价都是1699,adios pro 3毕竟卖了两年多,运气好差不多价格能做到新鞋adios pro 4的2/3,多出价格主要花在鞋面和中底的柔软上。


对于这种已经被精英选手各种证明过的顶级竞速鞋,性能没什么好纠结,还是多试穿看看脚感方面是否合适——我那双白的adios pro 3服役300公里,基本每次20公里后鞋面就苦不堪言、穿厚袜子都不行,给朋友他倒觉得完全能接受,前阵又买了这双蓝的。


于我主观感受,相比adios pro 3,adios pro 4有种由繁化简的感觉。千人千脚,能更舒服点总归是加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