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1-23 21:54
胶东半岛,物产丰富,民风淳朴,面食丰富,尤其是面条做得好,其中四个县市的面条声名远播。
第一、蓬莱小面
蓬莱小面全国有名,是中国名面之一。蓬莱海岸线长,海产品鲜;山地多,小麦产量高。地域使然,人们发明了这种小面。
面是拉面,师傅现场做,拉粗的、拉细的,根据食客单需要。卤子路放鱼卤,成块儿的鱼肉,嫩得很,香得很。卤子里加淀粉,粘稠、滑爽。
这个小面是蓬莱人的最爱,城里、乡下,人人爱吃。每天早晨、中午,很多蓬莱人会一家一家的出动去吃小面。城里人哧溜哧溜吃完上班很方便,乡下人哧溜哧溜吃完上山很方便。
午饭后不久,这小面就不再做,地摊性质的也收摊了,如果去晚了,那要吃一碗蓬莱小面是吃不上的。
随着生活的富足,蓬莱小面发展出了各种卤子的面,扇贝做卤的、海胆做卤的、海蛎子做卤的,甚至有大对虾卤子、海参卤子的,满足各种食客的需要。
蓬莱小面
第二、福山大面
福山是鲁菜发源地,素以菜品而名扬天下,想当年福山厨子遍布京师,以袖内所藏海肠粉让菜道道鲜美。
福山厨子创造出了海鲜大面,那可是地道的海鲜卤子面条。
这种面条是手擀的,放鸡蛋调面,软糯而有劲道,手巧的福山人会把面条切得很长很长。
卤子的特色鲜明,不是一种海鲜,而是是海鲜的盛会,有蛤蜊几枚、蚆蛸几块、鲜虾几只,有时会放蛏子、海肠,总之是一群海鲜的聚会,再加一点儿青菜,那味道,绝美。
福山人一直说,吃在福山,这真是名不虚传呀。
福山大面
第三、黄县摔面
黄县在胶东区域一直是个富裕县,知道今天改称龙口后,依然是全国百强县的前十名。黄县人自古重商,做官的、经商的多,天南海北的跑,能说会道,又实干巧干,自己发明的面条是摔面。
摔面与拉面有异曲同工之妙,只是在拉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摔的动作。您看那摔面师傅,把面条好好抛起、重重摔下,在面板上摔出“哐哐”的声音,直把那面条摔细、摔长,才甩进滚沸的锅里。
这摔面的卤子也讲究,一定是五花肉煸炒透,有几片碎白菜叶子,几根干黄花菜泡发好放进去,还有韭菜点青,这一锅汤放进链面条里,那味道真是美极了。
这到今天,黄县人的红白喜事、农忙时节,都会请上师傅摔面。爱吃之人会蹲在锅边吃过一碗再一碗。
黄县摔面
第四、海阳包面
听这个名字,就能想象出这种面条的样子,一定是一层包着一层。
确实如此,海阳包面源自汉朝,当时叫“汤饼煮饼”,后来经过唐朝的改进,北宋时期成型。
这种面也叫包心面,还叫夹心面。海阳人叫它包皮汤。
这种面是用小麦面包住地瓜面擀制而成的,外层是小麦粉调成白色,夹着地瓜面调成的里层,这样擀好后切好的面条形似猪耳朵,海阳人还叫它猪耳朵汤。
这种面,要想好吃,和面是关键,不仅小麦面和地瓜面的比例要调好,而且用多少盐、房多少碱都有讲究。
最后做成的面是“白黑白”三层夹心的样子,这样包面就成功了一半。
另一半就是卤子了。
以前的卤子是土豆、韭菜、白菜做成的,现在又有了海鲜卤子,这样一碗面条就更加鲜美有加了。
海阳包面